《大型生猪养殖企业稳定生猪生产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全国50家大型生猪养殖企业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强调,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的决策部署,抓住机遇,增强信心,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切实抓好生猪生产发展和非洲猪瘟防控,促进生猪产能稳定恢复,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出席并对相关企业提出希望:
一是重视企业生物安全水平的提高,不能完全依赖疫苗。
“疫苗的研发需要时间,短期内不会有疫苗上市,企业不能把宝都押在疫苗上”;
二是积极带动中小养殖户的发展。
三是用好各项扶持政策。
农村农业部会配合企业对未解决问题进行调研,畅通反映渠道,推动问题解决。对地方政府的不当做法或不作为,企业要积极做工作,也要据理力争;
四是按要求报送生产数据信息。
“企业及时反馈的信息对政府掌握全国企业运行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调整调控的节奏和力度至关重要。”
五是支持政府打击犯法犯罪行为。
会议围绕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研讨。参会企业表示,大型养殖企业是生猪稳产保供的重要力量,有信心、有能力通过企业的恢复发展为全国生猪稳产保供作出应有的贡献。
从前期促进生猪安全生产所采取的各种政策来看,大多都与大规模猪场相关,小规模、散户出现频率较少,一度让人猜想小规模生猪生产是否变得不在“重要”。此次会议于康震副部长的一席话无疑是肯定了散户在生猪行业中的地位,给他们打了一剂“强心针”。
非洲猪瘟疫苗研发进程
中国农科院去年9月10日发布消息称,我国非洲猪瘟疫苗研制在今年4月实验室研究工作取得成功后,8月疫苗研发工作又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一株双基因缺失弱毒活疫苗已完成了实验室安全评估与有效试验,突破了规模化生产技术瓶颈,近期已向农业农村部提出生物安全评价申请,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分离毒株”、“创制候选疫苗”都属于疫苗研究的临床前阶段。这一过程相对容易,但到临床实验成功则需要更多的研发投入。此前国外的疫苗研发也基本在临床阶段才发现诸多难以攻克的问题。因此后期的临床实验将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
一般来说,兽药研发一般需要3-8年时间,通常分为发明发现、非临床(临床前)研究——所谓“创制候选疫苗”就处于这一阶段、临床和上市后四个阶段。
疫苗研发最关键,同时风险和困难最大的阶段,是临床研究阶段。此前欧洲创制的减毒疫苗也是在临床阶段发现具有副作用、不能阻绝传染等问题。因此进入临床并不等同于非瘟疫苗能够在短期内上市。
非洲猪瘟疫苗走向临床阶段,使得生猪行业看到了希望。如果疫苗能够研制成功,将解决养殖企业面临的超高风险,从而使猪肉供应回到正常轨道。